近日,“中植系旗下中融信托出现违约甚至爆雷”、“有投资者买的五矿信托、光大信托等信托产品也通知停兑”等消息发酵,购买信托公司产品的上市公司和自然投资人担忧加剧。
(资料图)
在此背景下,多家上市公司在深交所互动易平台上称,自身并未购买信托产品或中融信托旗下产品。一时间,信托成了“烫手山芋”。
不过,国泰君安研究团队8月13日晚间发布研报称,信托当前并不存在行业性兑付危机,兑付压力仅为个案。同时,也有上市公司发布公告,表示已经按期收到此前购买的中融信托产品的本金及利息。
8家上市公司“组团避嫌”
8月14日,鸿富瀚在深交所互动易平台上表示,公司使用暂时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理财的产品中不涉及中融信托的产品。
无独有偶,同一天,科远智慧在该平台上表示,截至目前,公司尚未持有“中植系”、中融信托相关理财产品。公司曾经于2019年至2022年年初购买过中融相关信托类产品,期限一般不超过6个月,而且公司都履行了充分的信披程序。目前这些产品都已全部到期,安全赎回,没有发生任何风险。
塔牌集团也在该平台上表示,公司购买的中融信托的信托产品均为封闭运作的信托计划产品或净值化的标品信托产品,并非“非标资金池”产品。这些信托产品的信托财产相互独立,每个信托产品有独立的募集账户和托管账户,每个托管账户的资金相互独立,相互隔离,某一信托产品的信托财产受损失不会危及其它信托产品的信托财产;同时委托人(投资者)的信托财产与受托机构(信托公司)的固有财产亦相互独立,相互隔离,受托机构自身的财务状况不会影响委托人的信托财产。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仅8月14日这一天,已有8家上市公司在互动平台上称自身并没有购买信托或中融信托旗下产品。
信托“爆雷”风波发酵
上市公司“组团避嫌”,主要源于近日信托业愈演愈烈的“爆雷”风波。
8月11日,“中植系爆雷引发中融信托今天也停兑了”、“有投资者买的五矿信托、光大信托、中航信托等信托产品通知停兑”等消息在业内传开,引发市场关注。
当日晚间,五矿信托、光大信托、中航信托不约而同发布了辟谣公告。光大信托公告称,公司管理的信托产品运营正常;五矿信托表示,公司监测到“五矿信托产品停兑”的相关不实言论,已就不实言论采取法律手段;中航信托更是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表示,针对近日互联网造谣者发布的有关公司的不实信息,公司高度重视,已向公安机关报案,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公司合法权益。中航信托运行一切正常。
事实上,去年以来,在经济承压、转型加速背景下,信托业尤其是房地产信托领域的风险确实加快暴露。用益信托研究员帅国让透露,就用益信托监测到的今年一季度信托违约事件来看,房地产信托违约位居首位,存量房地产信托的风险仍在释放中。
不过,8月13日晚间,国泰君安发布研报称,从其长期跟踪的信息和数据来看,信托当前并不存在行业性兑付危机,兑付压力仅为个案。
8月14日,双成药业也在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今年1月份认购的3000万中融信托产品,于2023年7月10日按合同约定收到本金及利息。
监管加码助推行业风险化解
近年来,信托业的风险化解持续进行,监管也多次强调要加快风险化解的进程。
在今年2月召开的2023年信托业监管会议上,监管人士表示,将持续督促信托公司加强资产估值管理,提高风险资产处置的主动性和及时性;鼓励信托公司强化与外部专业机构合作,积极探索灵活创新风险资产的处置方式,推动信托公司稳步参与第二批不良贷款转让试点。
从公开信息来看,今年以来多家信托公司的重大风险化解展现新进展。
比如,今年以来,四川信托牵头重组方已初步明确;建元信托借助中国信托业保障基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信保基金”)进行市场化风险处置,并在5月启动兑付;华融信托完成股权重组,信保基金接手华融信托原股东76.79%的股权。
另外,信托公司2022年报显示,多家信托公司正在通过自主处置,或与信保基金、专业不良资产处置机构等合作处置化解项目风险。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上一篇 : 生特瑞拟对全资子公司生特瑞建设增资4000万
下一篇 : 最后一页